蒙城是一个近4000年的历史古城,有“北冡”,“漆园”、“山桑”、“淝水”、“涡阳”、“蒙城”之称。特别是“蒙城八景”,即:涡河晚渡、冷涧垂虹,慈氏晓钟、漆园春雨、狼峰霁雪、圣井甘泉、嵇山夜月、庄楼梦蝶。每景独俱特色,古往今来,吸引不少寻迹探胜的游客,领略古蒙城的风采,以饱眼福。有的留下千古绝唱的诗文佳句,使后人浮想联翩,咀嚼品味,以陶冶情趣。
八景由来
其中“西桥明月夜”,后人改为“嵇山明月夜”,以纪念魏晋著名文学家嵇康曾在此隐居之故。
景点介绍
蒙城八景,即:涡河晚渡、冷涧垂虹,慈氏晓钟、漆园春雨、狼峰霁雪、圣井甘泉、嵇山夜月、庄楼梦蝶。每景独俱特色,古往今来,吸引不少寻迹探胜的游客,领略古蒙城的风采。以饱眼福。有的留下千古绝唱的诗文佳句,使后人浮想联翩。咀嚼品味,以陶冶情趣。
涡河晚渡
“涡河晚渡”;在涡河分洪闸偏东不远。从前此处人烟稀少,渡口无桥,霞光映红了大地。河水里洒满了金花。岸边柳,婀娜多姿。鸟雀归巢,人声鼎沸。成群结队的鹅鸭,游着叫着凑热闹。《蒙城县志》第十
二卷,田本沛诗云:
冷涧垂虹
冷涧是一条很深的河沟,水凉如冰,过去叫“冷涧沟”,后改名为“冷风沟”。位于县城东南隅,今东
南园一带。沟深岸陡流水潺潺流水叮当,象山间流水;沟的中段有一弓形石桥,雨后天晴,阳光照映,水面常常出现一条彩虹,名日“冷涧垂虹”。当地还有这样的传说:冷涧沟畔曾住一富婆,她对童养媳十分刻薄,不打即骂,百般刁难。一天,她拿出一块白布递给童养媳,说;“我年纪大了,你把这块白布拿到沟里捶洗成红色,留我做寿衣用,如办不到,就休想吃我家的饭,进我家的门”童养媳手拿自布,无可奈何地来到冷涧沟边,面对清沏的流水,自言自语地说: “这白布咋能捶洗成红色?”她绝望地哭了。忽然,她面前出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。安慰她说:“孩子,别怕,我帮你!”说完,便把白布接到手中,走到沟边,举起棒棰,边捶边洗,眨眼之间白布变成红布。童养媳高兴地接过红布,谢别老人跑回家中。恶婆一见,吓得气绝身亡。这就是冷涧垂(捶)虹(红)的传闻。
慈氏晓钟
慈氏寺又名大寺。位于老城大街南端东侧,万佛塔的西北首(今城关第三小学校址)。据史书记载,宋有兴
化寺,在塔的东北面,元代以后寺废,元至正六年(1346),在塔的西北侧又建一“慈院”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重修,改名为“慈氏寺” 。成为蒙城最大的古寺庙之一。有民谣说: “西慈寺,东兴化,中间夹个大宝塔”寺内建筑辉煌,正殿塑有三尊佛祖、十八罗汉、倒坐观音,前殿塑有四大天王。神像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。寺院内种有奇花异草,四季飘香。寺内大殿,悬挂金钟一口,重数千斤。每当拂晓,和尚撞动金钟,其声音响彻全城。这时,市民商贾,清扫街道,开门营业,以迎接八方来客。
忽然唤醒邯郸客,纳上芒鞋随吕翁。
漆园春雨
蒙城在周、春秋战国时称“漆园”,唐天宝元年改为“蒙城”。漆园旧址在今城东北涡河北岸二里许的
姜楼庄西北和刘寨庄西。这北依梁土山,南临涡河水,有茂林修竹,沃野平川,肥壮牛羊,勤劳农夫。每当春回大地之时,真是花红柳绿,清香阵阵,鸟鸣蝶舞,景色宜人。每当早晨,迷雾茫茫,湿气清新。天旱时,这里的庄稼不旱,青绿一色,非常茂盛。如烟似雾的迷蒙春雨,滋润了千花万草,阳光透过迷雾,照着涡河大地。特别是如烟似雾的迷漾春雨,郊外扶犁耕作的农夫,更为漆园古城增添几分春意。所以,诗人雅士,身临其境,无不交口称赞,清代诗人郑士英有诗云;
狼峰霁雪
狼峰即小涧集以北的狼山,位于县城西;北15公里处。传说很久以前,这里山峦起伏,林木葱郁,杂草
丛生,怪石嶙岣,云雾缭绕,为周围九峰之首。因豺狼出没其间,经常酿成祸患,故名为“狼山”。后有一薛姓的白衣青年,精通武艺,非常骁勇,自愿上山扣狼为民除害。他上山后,一连七天七夜,打死恶狼80余只,第8天,剩下的12只恶狼包围了他,他手持木棒,从山腰战至山顶,终于:
狼峰霁雪谁比洁?六月寒光冷似铁。奇峰突出玉笋班,古寺造成银宫阙。
圣井甘泉
圣井甘泉:圣井在县城东门内黉宫前面。黉宫是文庙的主建筑之一,它始建于元代,明清时递加修葺。
其中有圣人殿,是祭祀孔夫子的殿堂。殿东是节孝祠,西为忠义祠。殿前戟门,东为名宦祠,西为乡贤祠。殿后是藏经阁。周围筑有红墙,广植松柏。宫前状芫桥的西侧,凿一水井,名曰“圣井”。距并10米处,立有镌刻“圣并甘泉”四个大字的石碑。此井之水,系城内少有的淡水,水清如碧,甘美冰凉。特别是盛夏时节,不少达官贵人,名流土子、商贾市民,男女老少,相伴而集于松柏之下,边聊天,边品尝这甘美如冰泉水,倍觉清凉爽口。
嵇山夜月
县城内东北隅有一个很大的水塘,塘中间有一土丘,高数丈有一座嵇康亭,四周环水,柳暗花明,景色
宜人。相传魏晋时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嵇康(今濉溪县临涣人),曾在魏任中散大大,司马昭篡位后,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,因仰慕庄子,为司马昭所忌。便隐居于此,著书立说,读书抚琴,灌园打铁,一次,他正在树下打铁,司马昭的亲信钟会来拜访,他不予理采。后来,钟会在司马昭面前进了谗言。嵇康的朋友吕安被其兄吕巽诬告不孝之罪,嵇康据理力争司马昭乘机将二人同时入狱,判处死刑。被司马昭所害。为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大贤,故命此丘为“嵇山”清乾隆三十一年(1766),蒙城知县淡如水为纪念嵇康,修建一亭,名曰“嵇康亭”。嘉庆九年(1804)知县周鹤立又重修,后因战乱,毁于战火。新中国成立后,于1962年县委工交部副部长兼城郊区委书记宋润身,重建嵇康亭。1988年县政府又拨款重修,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昔日的嵇山,四面环水,垂柳杂花相间,鸟鸣鱼跃,景色宜人。特别是深秋季节,明月
何当复奏《广陵散》,仿佛松风向耳穿。
庄周梦蝶
庄子是蒙城县人,曾为蒙漆园吏。他是中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《庄子》一书,集道家学说
之大成,被称为《南华真经》对后世及海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宋代元丰年间,原任朝中秘书丞(管理朝廷文书档案)官职,后为蒙城县令的王竞,仰慕乡贤庄子,始建庄子祠堂于涡河北岸的漆园城。大文学家苏东坡还为之作了《庄子祠堂记》: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祠之者,县令、秘书丞王竞始
- 我的微信
- 微信扫一扫
-
- 蒙城锁大师开锁
- 微信扫一扫
-